【文章开始】
道路应急救援演练怎么做?这份方案让你秒懂
想象一下,大半夜的高速公路上,两辆大货车追尾,司机被困,油罐还漏了...这时候救援队要是手忙脚乱,后果简直不敢想。道路救援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演练——这话真不是吓唬人。去年某地就因为演练不到位,真出事时消防车被堵在应急车道,耽误了黄金20分钟。
一、为啥非要搞演练?直接上真家伙不行吗?
自问自答时间:有人觉得"平时练得再好,真出事照样慌",这话对了一半。演练最大的价值是暴露问题——就像考试前做模拟卷,错得越早,补救机会越多。
去年郑州7·20暴雨就暴露出:
- 救援设备不防水(对,抽水泵自己先泡坏了)
- 应急通讯设备互相不兼容(消防和交警居然要借手机打电话)
- 普通司机根本不会用应急锤(现场砸窗花了15分钟)
重点来了:演练不是演戏,要模拟最恶劣情况:
- 半夜+暴雨+断电
- 主通道被堵
- 伤员有孕妇/老人等特殊群体
二、具体练些啥?三大核心模块不能少
1. 接警与响应(黄金10分钟)
- 第一要命环节:很多地方接警员只会问"在哪里",不会引导报警人描述:
? 是否有危险品泄漏
? 大概几人受伤
? 有无二次事故风险 - 案例:某次演练发现GPS定位偏差2公里,后来强制要求报警人发微信定位
2. 现场处置(生死60分钟)
这里学问大了去了:
- 先救谁?(不是离得近的优先,而是呼吸微弱的优先)
- 怎么破拆?(电动车电池起火不能用水,得用灭火毯)
- 最容易被忽略:要模拟家属突然冲进现场的情况
3. 善后处理(隐形战场)
包括但不限于:
- 清理油污时防止污染农田
- 被救人员心理干预
- 媒体应对话术(别说"死亡人数"说"遇难者")
三、装备清单别照抄!这些坑踩过才知道
虽然各地标准不同,但这几个装备最容易出幺蛾子:
1. 液压剪:买的时候没注意开口角度,结果SUV的B柱剪不动
2. 担架:演练时发现过不了90cm窄道
3. 警示牌:反光强度不够,雾天等于摆设
有个冷知识:救援车最好备点现金。去年山东一次事故,村民自发帮忙但手机没信号,最后是救援队长掏现金买的矿泉水。
四、人员分工不是人越多越好
常见误区是把所有部门都叫来站桩,其实应该:
- 交警管封路(要练怎么对付硬闯的网红主播)
- 医护管检伤(贴错标签会要命)
- 消防管破拆(电动车和燃油车完全不同)
- 最容易被忽视:要指定1个全程录像的人,回头复盘用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到不同地区可能还要调整,像山区路段和城市高架的需求就不太一样...
五、演练完不算完!复盘比演练更重要
很多单位演练完就聚餐,其实最该做的是趁热打铁找问题:
- 看录像逐帧分析(某次发现急救包被车轮压住没人管)
- 让新人发言(老员工容易思维固化)
- 48小时内出整改清单(超过三天基本凉凉)
有个真实案例:某市连续3年演练评分优秀,结果真出事时发现——所有担架都过期了,橡胶带一抬人就断。
六、老百姓能干啥?别添乱就是帮忙
最后说点实在的,普通司机记住这些就够了:
? 应急车道不是观景台
? 三角牌要放150米外(大概200步)
? 别给伤员喂水(可能要做手术)
? 最关键的:先保证自己安全再救人
【文章结束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